第十八章 山里流行“好人张坤”

 

 

章节简介:
我没有什么其它业余嗜好,日常生活也没什么讲究,助学只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己。就像有人喜欢藏石头,玩花草,打高尔夫球,入痴入迷,我也一样,我叫自己“助学痴”,助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节 “我讨厌报答”


这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一场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一位老人沿海边散步,他发现昨夜巨浪把许多小鱼抛到了离海水有几米远的沙滩上,足有上千条。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弯腰在拣那些鱼,不停地把鱼往海水里扔。老人走上前问:“这么多鱼,你能扔完吗?”孩子没有回答,只是手不停地扔鱼。老人又问:“救这些鱼或不救它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在乎,你为何要这样做呢?”孩子说:“小鱼知道,小鱼在乎,我的心在乎!”

坤叔说:“这个故事,在n年前看过,至今看过n次,每看一次,我都得到一股强大的动力,支撑着我在崎岖孤独的助学路上奋勇前行,义无反顾。尽管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接受资助的那一位孩子,在乎!”
然而,当受助孩子因过分在乎而产生压力时,坤叔又希望孩子们不要那么在乎,要正确而适当地去在乎。

龙香妹说:“有时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很沉。他越是好,我的压力越大。恩无法报,这种想法很折磨人。我们是幸福的,可幸福的同时也会有一种罪恶感——如此折磨一个好人。和他的谈话中,我感觉到我们是风筝,而他是长线,风筝很潇洒,线很累。” 

针对凤凰受助孩子的这种“负担”和“罪恶感”,坤叔在信中反复开导他们:

我记住了好多雷锋日记里的名言警句,可始终最喜欢的而又付之实行的是“活着,就是让别人的生活过的更美好”这句。自我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以后,这句话一直在指导着我去生活,去奋斗,去做人。也是因为这句话,我走进了湘西,走到和你们的交往中。雷锋帮助别人是不图回报的,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我的心中,你们是家里交不起学费的好孩子,你们受教育的权利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为你们交学费是把你们应得的权利还给你们而已,就这么简单,绝对不是施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这既是个人追求,也是社会责任。

同时,我到凤凰助学也是你们给我一个获取快乐和幸福的机会,因为你们的接受,才让我的给予有了价值,当我付出的时候已经收到了回报,这就够了。

在你们的来信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字眼:“这次考试从过去的排名第二,下降到十一,真对不起你”,“我考试的成绩比过去差了,只排到班里前十名,没拿到第一,辜负了你的期望”,“我化学没考好,心理难过极了,十分的自责”等等不一而足,好象你们每个人都欠了我的,要死要活非要拿个第一,我简直要把你们十几位同学折磨得精神失常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恳求你们能“明明白白我的心”。如果因为我给你们交学费,你们就一定要各科成绩都有100分,或者90分以上,才对得起我,否则,你们就坐立不安,十分内疚,甚至觉得无地自容,这是对我的误解,也是对我本意的不尊重。

我没有资格要求你们非要考个第一名,因为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得到你们的任何报答,我并不需要报答,我一点不缺少报答,我讨厌报答。以优良的成绩报答我,这本身就是刻意的回报,是对雷锋精神的误解。
作为一位学生,争取优良的成绩是本分,是本事,有雄心壮志是应该的,跟我是否为你们交学费无关。

你们考不考得上大学无所谓,当不当县长也无所谓,要说回报,我只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等有出息了,有条件了,就尽可能地帮帮别人,不求回报,这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坤叔还劝说助学伙伴们,不要对受助孩子期望过多过高:
我们不应要求孩子们一定要成为班上的前几名,因为孩子们成绩好坏有许多客观原因,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已经够大的了。

地球上有爱心的人还是有很多,但真正能够以实际行动完全扭转一个人的悲惨命运的却很少。助学不应有既定的目的。默默耕耘者,虽然无法预知秋天的收成,也仍然精耕细作,绝不松懈。即使到秋后颗粒无收,依然会处之泰然,无怨无悔。明年,又继续勤奋辛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最丰厚的回报!
总有人问我,助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心得是:
助学就是为了让原来写错100个字的孩子以后只写错98个,或者全部写正确。
助学就是为了让受助孩子懂得有人在关心他,懂得长大后同样去关心别人,也使他身边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助学就是为了让自己和所有人将来都再也不用助学。

助学就是在弱肉强食,充斥看麻木和冷漠的现实社会中划着一根火柴,留下一丝微弱的光明和温暖,并期望大家都这样做,让全世界每个角落都透亮。 





第二节 实至名归的父亲


每次见到你们,都有一种新的感觉,特别是几位姑娘,真的是女大十八变,越来越漂亮,心里觉得挺欣慰的。麻仙燕最乐观,总是笑;龙香妹总给人一种成熟沉稳的感觉,见到她让人感到很踏实;徐来慧很活泼,修长的身材人见人爱;杨志花很朴实,很开朗,充满自信;龙花云沉默寡言,那忧郁的样子令人怜爱;而你(龙秋梅),永远表现出一种颖智聪敏、多愁善感的表情,每次见到你,我都会感到你的思绪在涌动,我很怕你会在哪一刻突然掉下泪来,把人吓一跳。


这是坤叔2000年11月21日写给龙秋梅的信,这分明是一位慈父在掰着指头一个个地念叨着自己的女儿。坤叔说:“不管在不在凤凰,我都感觉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从未与他们分开,好像总有一群孩子,或这个或那个的身影在眼前、在心里晃动。他们都是我心里落不下的儿女。”

同样,从一个个苗族、汉族、土家族、壮族和回族山娃见到坤叔时的眼神里,以及一封封他们写给坤叔的信中,人们也会真切地发觉,他是600多个凤凰孩子实至名归的父亲。


国庆节过后,学校终于给我们安装信箱了,日后通信就方便多了。说起国庆节,不由行想起国庆一星期前,你不透露任何消息,不声不响跑到学校来看我。打我记事起,这是第一个最令我意外、最令我感动的惊喜。

知道吗?在你来的几天前,我还在向寝室同学倾诉,说我在凤凰一中读了整整6年书,我妈妈居然还不知道学校在哪里,更不要企盼她来看我了。父亲也只是在我进入初一报到时送我到校,之后也没再来过。即使是在高三时,学校很少放假,我没有生活费了,他们也只会托人给我捎菜捎钱过来。其实,偶尔我妈妈也会上街卖些菜什么的,父亲也会上城来买些东西,但他们就是不到我们学校来。现在到了这里(长沙,湖南农业大学),更不会有什么人来看望我,我似乎体会不出被探望的感觉是怎样的。想不到说这话没几天,你就来了,这怎不令我意外,令我感动呢?

永远忘不了,你送我上公交车后,你自己背着个大包,在车下慢慢地来回踱步的那个情景。当时百感交集的我想大声对你说些什么,喉咙却像有鱼刺卡住似的,张了口却说不出话来;想用力向你挥一挥手,却又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使劲地抓住我的手臂,使我难以动弹。我一直暗地里告诉自己:大庭广众之下一定不要掉泪,可当车子缓缓前进,你慢慢从我的视野消失,泪水也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悄悄滑落。车上的乘客用很诧异的眼光瞧着我,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知道吗?我来校那天,父亲送我还没到千工坪中学那里就说:“我还有事要回去,就不送你上车了。”就这样他半途而归了,只有妈妈、姑姑、舅舅还有小弟送我到千工坪车站。我纳闷,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使父亲那么不高兴,只送到半路就回去了,昔日哥哥或小弟去打工,他都是坐车子送到凤凰汽车站的,还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小心什么的。

哎,不说这些了,日后你抽空再来看望我们的话,到火车站后我一定会先让你上火车,我再坐车回去,我不想让上次那样的场面重演,那样我真的受不了。

哦,对了,你带我去配的那副眼镜蛮好的,只是太贵了。我回去后室友们都说我戴上它更显得文静些,尤其像个高材生,我自己也蛮喜欢的。戴上它,即使坐在较远些的位置,看黑板也是挺清晰的。自从那天配好后,我就一直戴着它,那副-350度的的就再没戴过,放在抽屉里让它“退休”。

龙花云 2003年10月12日


自从上次和您见面之后,又有一个月不能见到您啦!伯伯,我们大家都很挂念您,也许您也是一样的心理吧。伯伯,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您可要给我保密哦,而且我只告诉您一个人听(哈哈,因为我信任您嘛!)。我的腿最近一段时间变肥了,只不过不太明显,所以没有被人发觉(哎,还算幸运)。不过,我真的好怕,怕我会越大越胖,为了使我的腿不再增肥,我坚持每天清晨起来跑步,锻炼身体;每天吃饭也不敢吃得多,只是觉得有点点饱就算了!
徐亚慧 2000年12月17日


坤叔叔,每当我感到孤单、伤心、无靠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您就是我的亲人,我最亲最亲的叔叔。想念你的时候,我就望着你寄来的在学校一起留影的几张照片发呆。我们几个就像幼稚的小孩子偎依在你的身旁,您的面庞笑得是那样的甜蜜,显得是那样的慈祥。

是您给了我人间最诚挚最温暖的爱,是您给了我上学的机会,也是您抚平了我幼小心灵上的创伤。坤叔叔您真的是太伟大了。将来我长大成人,假如我是一名作家,一定要用最优美最生动的词句来赞美您,假如我是一名音乐家,一定要用最动听的歌唱来颂扬你,假如我是一名画家,一定要用最好的画笔画出最美的图画来送给您,假如……不过不管以后自己将来怎样,我一定要做一个像您那样同情弱者、关心他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坤叔叔,万家灯火已经消失在黑暗之中。夜是那样的怡静幽深,我在这里多想大声对您说:“坤叔叔您真好,太感谢您了。”但由于感情的潮水在心中翻腾,堵住了我的喉咙,此刻只能用涌出来泪表达我感激的心情。

麻仙燕 1999年8月4日 



张伯伯,您对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如果硬要我说“恩情有多重”,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当别人对我无礼挑衅,我怒火万丈时,我所想到的却是,父母是不是要替我赔对方的医药费,张伯伯是不是又要替我担心了,于是我强忍怒火走开了。

张伯伯,也许您还在埋怨自己帮我们不够细致、周到,那您是全是多虑了,其实您已经帮我们太多了。瞧!我所穿的棉衣、裤子不都是您送的吗?可以肯定地说除了父母,没有谁像您那样关心我,爱护我,也没有谁能像您那样让我崇敬,佩服。

我对您的崇敬就在吃第一颗荔枝的酸甜中产生,并渐渐地渗透到全身的血液……翻开您的每一封信,既有一种朋友般善意的劝导,又有父母般疼爱的谆谆告诫,令我如坐春风。

龙少珍 2002年11月26日


伯伯,说句心里话,我每时每刻都在挂念您,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让爸爸把我们与您一起照的相片挂在家中。我爸是个村医,每当人们取药的时候看到这照片,就夸起您来,说您的好心好意。

欧英花 2004年5月8日


我母亲总是样骂我的:“你不好好读书,不说对不起父母,我们是自己欠你的,那你凭良心想想对得起人家张伯伯?人家与你无亲无故,千里万里给你送钱过来,人家就不懂得怎样花钱,怎样吃好的,怎样穿好的吗?这就是善意不得好报……”说真的,我们这一群苦娃儿,有些人值得您疼,有些人肯定会辜负您的。

洪义兵 2003年4月12日


伯伯,您以后走路的时候可不可以挺胸一点,哪怕只有一点也好呀!要不不管是谁看到了心里都好难受,您的背影把好多孩子弄得泪兮兮。您在步行街上烈日当空的那个背影,您背着行囊上火车时那个背影,至今让我难以忘却,好象已镌刻在我的大脑内难以抹拭掉。
伯伯,您是不是很累啦?不要光顾着工作,不用为我担心好吗?
伯伯,切记不要回信啦,只要您把这封信看完就可以了,记住要保重身体,切记!切记!

龙伟 2003年11月17日


在这些信中,姑娘的心事,小伙子们的秘密,不能对父母说的话也都写信告诉坤叔。凤凰一中的毛正霞对坤叔说自己的心思,坤叔告诉她可以产生早恋的念头,但不要有行动。
孩子们说,有一个什么都可以与之诉说的人是一种幸福,有张伯伯在,心里就踏实,什么都不怕。张伯伯是朋友,更是父亲。

2000年12月6日晚上,坤叔气喘吁吁地歇了几次,摸黑登上凤凰县城内的南华山顶,走进麻仙燕家。麻仙燕的母亲端来一盆滚烫的洗脚水,蹲下来要给坤叔洗脚,弄得坤叔不知所措,原来这是苗家待客的最高礼遇。孩子们的父母都把坤叔看成自己的亲兄弟,看成孩子们的第二父母。

爱好画画的麻仙燕还把坤叔画下来,挂在自己那间简陋得寒碜的小画室里。她说:“因为我太想念张伯伯了,就凭想像把他画了下来,希望我们永远和张伯伯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很幸福的家,我们都是伯伯的孩子。” 


2005年12月27日中午,坤叔第三十二次凤凰行,在山江镇民族二中看完孩子准备离开时,民族二中的受助孩子龙霞花又哭起来了,不愿让坤叔走。13岁的龙霞花念初一,山江镇大马村人,秀目大眼,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受坤叔资助,当时还是一个神情怯怯的小不点,不知从哪一年起就开始在坤叔面前撒娇了。每次坤叔来看她,她都不让她走,都要哭鼻子,而且眼泪特多,一下子就挂满了整个灵秀的脸庞。有时不管地上是水是泥,为了留住坤叔,她一屁股就坐下去用脚“搓地”,让坤叔怜爱得心痛,次次都难以挪动脚步。

没有办法,坤叔这次只好答应捎上眼泪淌个不停的龙霞花一起去腊尔山镇看望其他孩子,她才破涕为笑。一路上她和坤叔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倒在坤叔怀里睡了一觉。

同车一位20多岁的青年指着坤叔调侃地问龙霞花:“这个老头每年都来看你吗?”龙霞花脸一沉,瞧着坤叔:“他不老。”“他就是一个老头。”那个小伙子故意说。“你比他还老!”龙霞花生气了,惹得一车人大笑不止。凤凰县团委的陪同人员罗浩模拟着龙霞花的口气说:“谁欺侮坤叔,就是欺侮我们全凤凰的孩子!”

陪着坤叔看望了腊尔山民族一中和腊尔山小学的20多个孩子,并与大家一起吃过“大餐”后,坤叔又把龙霞花送回到山江镇民族二中,那时已是下午6点多了,天都黑下来了。6个多小时的相伴,龙霞花还不解馋,撑着雨伞朝坤叔挥手道别时,她的眼泪还是涮涮地往下掉。



第三节 彰显传统文明精华

坤叔凤凰助学还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2002年5月和2003年1月,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希望工程“最高荣誉奖” 和“特别贡献奖”。

助学伙伴“春风绿茶”(网名):敬爱的前辈,你是我一直尊敬的人。东莞有你如此的善心人,真的是东莞人民的骄傲和光荣。你是我的导航线,你的事迹可以影响到我将来的助学决心。你刚刚回来了,是吗?你太辛苦了!好好保重身体,你的身体已不是你个人的了,是孩子们的!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你一定要好好保重! 


凤凰县委副书记彭富国:张坤的义举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而且这种善心行动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对贫困孩子的成长,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凤凰县沱江学区校长徐运林:坤叔资助孩子,让家长受到震动,他这么远来关心他们的小孩,家长有什么理由不尽全力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影响也很深刻,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教育。同时孩子们认为报答张伯伯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从而极大地鼓励他们刻苦求学。

凤凰县团委书记滕森林:秉承被现代文明日益淡漠的传统美德,坤叔有10元用9元来助学,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甚至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朋友和老师,是受助孩子最敬爱最知心的人。他的心忧天下,他博大无私的爱,他克已助人的美德必然会对受助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质的影响。受助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成为大学生,但通过心与心的交往,通过坤叔真诚地付出,肯定能起到修复、完善学生性格的作用,至少学生以后成为坏人的可能性要大大减少。
最广泛的认可来自民间,来自湘西山民之口,来自在大山里流行的那个最简单的称呼——“好人张坤”。




第四节 中了爱的毒


坤叔倾尽钱财,殚精竭虑,奔波劳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8年来助学不辍。这种坚韧行为背后的支撑力量究竟是什么?10多年来不断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助助学?这个问题他觉得自己一直没能回答好。
他说:

我没有什么其它业余嗜好,日常生活也没什么讲究,助学只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己。就像有人喜欢藏石头,玩花草,打高尔夫球,入痴入迷,我也一样,我叫自己“助学痴”,助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跟耗尽资财吸毒,喜欢花大钱包二奶嫖娼,中意大碗饮酒大块吃肉,沉迷狂玩靓车一样,是一种癖好,控制不了,无非都是为了自己快乐一些,只不过社会影响不同罢了。其结果,均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有人呼我“奇羊”(坤叔的网名为“两头羊”),有人称我“怪人”,还有人说我“有病”,怎么说都不要紧,这只说明大家对我掏空家产长期资助穷孩子的行为不怎么理解而已。难以接受的是诸如“高尚”、“伟大”之类的评价,自翎只是个极其普通的俗人,与你和他没什么区别。
2003年7月,“中国咨询业第一人”,美国麦肯锡北京公司董事长潘望博(Tony 
Perkins),突然放下最有潜力的市场,离开公司去台湾无偿传教三年。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选择不可想像。这是为什么?一个知道自己精神使命的人,无论外人怎么看他,他的心灵都是自由的。潘望博放弃一切去追求一种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才是人生的大乐。我助学也是这样。

我发现生活自从有了助学是多么地充实。与其说是那些贫困孩子需要我,不如说是我需要那些孩子,孩子对我有强烈的感情依恋,我对孩子也有很重的精神依赖,与孩子心灵互动所带给我的这分快乐,让我对助学上瘾。助学的方方面面,我都事必躬亲,不敢疏怱,助学己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一需要。
我的行为是对传统观念的展示,是我自己人生理念的表达。 
“来时空手归空手,莫负人生几十秋”,活着,就赶紧做些对社会有益,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开心的事,不枉在人世走一遭。到“归空手”的时候,就可以回味一下自己这辈子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有位熟悉坤叔的朋友说:“他是中了爱的毒,只有不停地关爱着那些苦孩子,他的心理才平衡,内心才踏实 ,否则他就空落落地难受 
。这个毒,他是想戒都戒不掉了,直到他死,爱也就死了。”

   【声明】本站引用此文不代表同意本文任意观点 仅仅为提供更多信息 不能作为任何参考建议
    引用自新浪读书作者sxdsbzzy 周智颖本站并无版权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 请来信马上删除相关

    

                               点击此处访问本页主目录

    ●●谢谢到您的访问 如果您要了解更多或许您关注的事 请您点击此处 访问本站首页●●